远去的农村匠人(十七)砌匠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1-30
远去的农村匠人(十七)砌匠
作者:张光友
砌匠这个手艺,大家都十分熟悉,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的劳动,正是有了砌匠,才有了天下广厦千万间,才有了庇寒的温馨家园。砌匠又名泥瓦匠,主要从事砌房子的职能,有时也会做一些堆砌方面的其他工作,例如修桥修路中的铺助建筑物。本文介绍的是是农村中那批老式的砌土砖的匠人,不包括今天活跃在各种建筑工地上现代砌匠。
过去的农村老式砌匠,一般是兼职的,没有业务时便在家务农,他们的主营业务是帮助别人砌屋,从农历八月后到春节前,是江南农村砌新屋的黄金时期,砌匠也有时连月不曾归家。他们一般会有一个松散型的团队,成员三到十人不等,有一个牵头的人为主,一旦有了顾主,便自动邀合前往。
砌匠的工具极其简单,一把砌刀,一团棉线,一条挂尺(用来测垂直平面)便是全部家当。
农村人旧时砌新屋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,在木匠树好堂屋的大门框架后,必须燃放鞭炮,再由有经验的师傅砌第一圈基础砖,以确定整个建筑的总体框架,其他人再各自进入自己的施工区域,通常由技术较高的人砌垛墙(𠄘重墙),次些的砌襟墙,由于结构相当单一,砌匠们什么时候安窗户,什么时候搁楼枕,都了然于心,他们既是砌匠,又是工程设计者。
砌墙的过程是一个繁重的体力劳动消耗过程,农村土砖每块近60斤,他们要站在单体墙上,或站或蹲,在用谷糠调好的泥浆上,一块块用手端起砌合,再糊好缝隙。毎个砌匠身边会有一个小工帮忙,他们的任务是把砖头递上去,把泥浆摊在砖头上,并根据砌匠要求递一些碎石块或瓦片以垫平不规则的砖头。当一圈砖砌完后,小工还要用锄头将砖头大体削平,以便进入下一圏。整个垂直平面是由经验的师傅在墙角控制的,他先用挂尺检测是否确实垂直,再在砖上钉上钉子,牵上棉线,其他人只要按棉线砌上砖头就可以了。
砌垛墙的师傅之所以要求技术高超,是因为当垛墙砌到一定高度后,与其它墙体独立了且要按梯度收缩,最后顶尖上只有一块砖,这时,全凭个人的技术保证墙体不走形,且越到高处危险系数也越高。不过,砌垛墙的师傅待遇也会高些,当最后一块砖砌上去后,在农村叫做圆垛,城市叫封顶,这时燃放鞭炮以示庆祝,砌匠师傅会吟几句吉祥的顺口溜:“砌屋上梁,喜气洋洋。五谷丰登,合家安康。”这时主人会递上一个红包。在摆圆垛酒的席上,他会与木匠一起坐在主宾位。
如今农村已没有土砖房,这些老式砌匠只能留在记忆之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