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八)窑匠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1-20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八)窑匠

作者:张光友


窑匠相信大多数人不陌生,我们从白居易《卖炭翁》和张思德的故事里知道了烧炭的窑匠,在电视节目中知晓了中国瓷器烧制的官窑,但那是高档次的窑匠。农村中最常见的窑匠们则主要分为三大类:烧炭、烧砖瓦和陶器,他们的产品与农村的生活起居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无论哪一种窑匠,要使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成为能交换的商品,都必须经历三个环节:备料。烧炭的要从山中釆伐那些材质密度较高的薪材集中堆放,烧砖瓦陶噐则要选择合适的泥土,且要去掉其中的杂质并加以捣制成柔软泥团;制坯。烧木炭相对简单些,只需将伐回的薪材锯成一尺长短的木捧码放整齐即可;制作砖瓦则的毛坯则是一项繁重的劳力过程,匠人们要将练好的泥,用力摔进预先制成的木模之内,然后靠双手的臂力夯实,再用一个带铁丝的弓形削具将多余部分刮去,最终脱坯;陶具的制坯则全凭匠人的手感,他们将一团练好的泥,置于一个可以旋转的木台上,靠脚踩踏,使其飞快地转动,双手则轻巧地作用于泥团,泥团在他们的手下戏剧性的变成了各种形状,或碗、或盆、或水罐等。码窑焚烧。坯体成形后,便要码进一座穹顶式的圆形窑中,码窑是有讲究的,要留有足够的烟道,且疎密有致,以便使每一件产品均匀地受火。接下来便是封窑焚烧了,通常是人歇火不熄,让坯胎在连续的高温中烧制成型。

窑匠的关键技术在干掌控火候,太猛则使木炭成灰和砖瓦陶噐歪裂变形,太低则成色不足而卖不起价。检查其质量的好坏,只需用两个相同物件轻轻击打,发出轻脆声响的便是好成色。

窑匠是一项需要付出繁重体力劳动的手艺,且收入菲薄。诚如白居易诗中言: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;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”但正是有了这种匠人的付出,才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。今天我们或许已不再需要这些产品,窑匠的身影已经远去,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。
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