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六)索匠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1-18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六)索匠

作者:张光友

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索匠是一个陌生的手艺人,但索匠的产品却与每家每户相关。索匠生产的绳索,与箩筺配套后,便于挑运物品;系在牛鼻子上,便于放牧和役耕;结在渔网的顶端,便于撒出与收拢。因此,但凡在农村生活起居的,没有不使用绳索的。

索匠使用的原材料是有一定拉力的纤维性植物,最好的是棕树上剥下的棕片,此外,竹子的脱下的笋壳,梧桐树的树皮及苧麻等均可作为编索的材料。

编索的工艺流程分为三个阶段:拉丝。即原材料在一个类似耙齿的铁梳上,用手工反复梳扯,使之成为像头发丝粗细的膨松纤维;捻线。将已变成纤维状的原料置于一个台板上,用一个用竹子弯成纺线车,右手摇动纺车,左手均匀地吸进纤维,使之形成绳的初始线体,原理类似于纺纱,只不过它的直径要大许多;盘索。盘索是成品的阶段,需要二个人配合,一个人坐在在板凳上操纵有六个转轮的摇盘,另一个站着,操着两个转轮的揺杆,由于绳子是由三股线绞成的,因而在线与线之间还要架一个走线的木马,便于在绞成绳索,盘索时,双方同时摇动转轮,木马徐徐从一断走向另外一断,它走完了全程,盘索便告完成。

绳索盘好后,索匠便会到集市上去销售,再买回再生产的原料,如此往复循环。在过去农村逢二五八或三六九的集市日,索匠是坚定的赶集人。

现在农村已无耕牛,家中也不再用箩筐㮽运物品,索匠的产品自然没有了市场,淡出视野也在情理之中。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