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去的农村匠人(三)铁匠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1-15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三)铁匠
作者:张光友
铁匠与阉匠和补匠最大的区别在于不用走家串户,而是有自己的固定工作场所。且一般固定设在集市内,南方人通常称之为铁匠铺。
铁匠的产品与生活息息相关,菜刀剪刀、锄头耙头、斧头镰刀等农家必备品均出自他们的手,技艺高超的铁匠还会打造大刀长矛一类的兵噐,它在工厂内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:锻工。
铁匠的工艺流程说起来也很简单,用炉火把铁块烧红后在铁帖上反复锤打,直至变成需要的产品形状,淬火后涂上油彩便是成品。评价铁匠技艺的高低,其标准是产品的外观是否漂亮,刃口是否锋利,寿命是否够长。其关键环节是淬火,早了则不刚,晚了则易脆,因此,学徒的秘诀在于细心地观察师傅的火候把握。
观看打铁的过程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,炉中的炭在风箱的鼓动下,腾起熊熊烈焰,师傅从其中夹起一块烧红的铁块,置于铁帖之上,师傅右手舞动小锤,或击打于铁块之上,或轻敲铁怗,徒弟则双手紧握大锤,以360度的幅度,呼呼作响地奋力击打铁块,此时,火花四溅,锤声叮咚,平素坚硬的铁块在铁匠的手中变成柔软的面团,不几时便成了想要的居家用具。师傅的小锤与徒弟的大锤如何击打,是有讲究的,小锤起到的是指挥作用,抡大锤的人要根据小锤击打的声音或方位找到用力的方向。
铁匠活是一件费力的累活,由于始终站在火炉旁,他们一年四季多数只在单衣外挂一块用帆布做的围兜,飞溅的铁花会在他们的身上烙上各种印记,他们的所得用血汗钱来形容是十分贴切的。
现在,这些农村日常用品已有专门的生产厂家,大机噐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,农村铁匠铺出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