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去的农村匠人(七十七) 蒲编匠 作者:张光友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3-11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七十七) 蒲编匠
作者:张光友
蒲草编织工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。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能利用蒲草可以编制出鞋、扇、垫、篮等实用工艺品,其制品以细腻、精巧、朴实、典雅而深受人们喜爱,使这些物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,而且富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。蒲编匠人一度被人们捧赞。
蒲草又名水烛,多年生,水生或沼生草本。全国各省均有分布,最普遍使用于家庭的是在每年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会挂一束艾叶与蒲草,以图驱邪护身。蒲草根状茎乳黄色或灰黄色,末端白色;地上茎直立,粗壮,背面向下逐渐隆起呈凸形,下部横切面呈半圆形,细胞间隙大,呈海绵状;叶鞘抱茎。
蒲编匠多为个体手工操作,由于取材方便,蒲草割下晾晒干透,并经捶打蓬松后,便可直接用于编织。
由于蒲草叶面细长、任性好、拉力强、耐磨、耐压、还具有蓬松保温的特点。所以匠人会根据市场需求,将这些其貌不扬的枯干叶片,编织出地毯,鞋类,坐垫及容器等各种居家使用的制品。
蒲编最基础程序在结绳。蒲草绳采用女士编辫子的方法将三股蒲草编织而成,在每一股蒲草先进行旋转后再相互交叉而成绳。在成绳的前提下,再编成各式制品。例如编织篮筐,篮底由蒲草绳盘绕并用细绳固定相连而成;篮筐由蒲草绳盘绕成螺旋形并用细绳固定相连而成;提手则由缠绕麻花绳绞成,最后将三者用绳组合,便成了蒲草篮。由于蒲草绳在交叉时,每股都进行了旋转,比常规编织方法制得的绳体厚度和宽度增加,外形自然美观、立体感强、透气性好,加之操作中对各个蒲草股进行了旋转扭合,使蒲草绳更加有韧性、更加结实,并具有便于操作,物美价廉等优点。
遗憾的是,这种取材方便,编织技巧单一的传统生产工艺,由于居家日常用品选择性的花色增多,市场需求侧明显不足,匠人们大多都已歇业,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,终究会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