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七十五) 粉丝匠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3-08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七十五) 粉丝匠 

作者:张光友


人们用淀粉制成粉丝的历史应该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。通常在餐桌上出现的粉丝不外三大类:大米、红薯和豆类。本文叙述的粉丝匠人,是指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加工成的粉丝制作人,因其南北均有,具有代表性。粉丝匠人分在自己的作坊内长年生产再向市场出售,和走村串户上门代为加工两种。

红薯粉做成粉条的过程如下:

拟糊子。就是在一只水壶内,倒入温水和一定量的粉后,用手拌均匀,待用;

点浆水。在一只较大的容器内撒上一大把明矾,倒入开水,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,再把拟好的糊子,从壶嘴成线状慢慢倒入容器内,同时伴以不停的搅动,一方面是使其分布均匀,另一方面也为了降温。加入明矾的目的,是让入锅的粉条不至于沉入锅底,方便打捞。

蹿面子。待上面的浆水温度降至不烫手时,大批量的粉子就可以倒入了。这应该是很关键的一步,这时候需要挽起袖子,围着大盆用胳膊在里面不停地蠕动,以使粉子能充分的搅拌均匀。开始粉子是黏黏的,黏在手臂上,当匠人用力地搅动,一直到粉子不再粘他们的胳膊和容器,呈很有筋骨的粘稠的糊状为止,这道工序才算完成。

捶瓢子。粉子和好后,就可以入锅了。当然在做以上步骤的同时,一大锅水也在烧着,待水滚开时,匠人就开始正式漏粉了。早年的漏瓢都是葫芦或木头做的,容易破碎,因此匠人们会有多块备用。漏粉时,匠人先揪出一块粉来,放在瓢里,一手拿瓢,一手拿锤在瓢沿上轻轻捶起,粉条边随着师傅的震动,缓缓地从漏空中落入滚开的锅内,一旁捞粉条的师傅,像炸油条拨锅一样,把粉条用长筷子打捞到一边,顺着锅沿捞到锅台边放着的凉水盆内,马上就有人,把这些粉条转入不远处的另外两口锅内。

理条子。另外两口锅边的人,则把这些粉条整理得基本整齐后,穿在一个细棍子上,再转入户主的手中。主人接过从师傅手中递来的粉条,小心翼翼地捧着细棍,慢慢地挂在一旁早已搭好的架子上,静候晚间气温降低,早早上冻。传统的手工漏粉,必须是在入九以后,因为这个时候,才能上冻。上冻的作用,基本就是定型。其作用有二个,一是出锅的粉条如果不冻住的话,湿粉条长时间悬挂会因不能承受其重量而断落,二是经过冷冻的粉丝不会板结。

薯粉丝是南北餐桌上常见的菜餚,南方人喜欢做酸辣汤粉,东北人则爱好猪肉炖粉条,随着现代机械粉丝生产工艺的出现,市场已难觅手工制成品,粉丝匠人大多已经隐退。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