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七十三) 砖雕匠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3-07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七十三) 砖雕匠 

作者:张光友


砖雕,顾名思义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、花卉、人物等图案,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,制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,表达美好的追求和向往,这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。砖雕匠最早是为皇家园林建筑工程服务的匠人,随着时间的推移,民间的大户人家也开始使用这种装饰材料,匠人在乡村开始出现。

砖雕的具体雕刻技法与其它雕刻门类大致相同,即平雕,在一个材料的平面上进行图案雕刻,通过各种线条表现题材,通常以花草等纹样为主;浮雕,在一个平面上雕刻出凹凸不平的线条和条块,按照其凹凸的程度分浅浮雕和高浮雕。这种雕刻技法适合表现戏剧情节、传说故事;透雕,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雕刻技法,它可将纹样雕刻得细致、多层次,以增加作品的透视性和立体感;圆雕,是对材料进行立体的雕刻,雕刻的结果可以从各个方位观赏。            

砖雕使用的工具与其它质雕刻所使用的工具大致相同,其中有各种规格的錾子;木敲头,通常用枣木做成,作用如锤子;磨头,即砂轮、粗砖等,用于打磨砖面;刨子,形状、作用与木匠的刨子相似。此外,还有三角钻、圆规和拐尺等用于打稿、画各种线条。

砖雕的工作过程是:

画图。又称打坯,即用笔在砖坯上画出要雕刻的纹样。一些简单的纹样或技艺高超的艺人,可以不用画稿即可凭经验边雕刻打稿边。

耕。是用最小的錾子将画好的纹样浅浅的描一遍,此做法是为防止砖坯上的画稿在雕刻时被抹掉。

凿。是用小錾子将主体形象以外多余的部他除去,以突出主体形象,增加立体感,为下一步工序打基础。

齐口。是用錾子沿主体纹样的侧面作进一步细致的剔雕。

桶道。是用錾子将纹饰中细微处雕刻清晰,包括人物须发、花草叶子的筋脉、飞禽走兽的羽毛等。

开相。是指对砖雕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进行修饰。

磨。用磨头将纹饰内外的粗糙之处打磨平整、精细。

上药。是一种修补方法。一件作品在雕刻过程中难免有不慎损坏的地方,此法是将这些损坏之处修补好。常用的材料是松香、黄蜡和专门配制的药。

打点。是用砖面儿加水相调和成浆,将雕刻好的作品擦干净,属一道清先工序。

制作砖雕的材料为水磨青砖,最好选用细腻无沙质的过塘泥所烧制的青砖。这种砖密度高,基本上无空洞,制作中能够得心应手。要制成好的砖雕,用砖有很大的关系。首先确定图案,然后按图案所需尺寸割砖块。一般的小图案是一块砖一个图案,有的大图案则需要多块去拼接。青砖选定后就把图案复印到青砖上,然后再用钢针勾线。因为复印上去的图案容易被擦掉,另外打的图案则需要把切割好的青砖拼起来一起复印。勾线完成后开始打坯,在砖面上根据画面的需要打出近远高低等。

传统打坯的工具是用小锤子和硬度很高的钢刀慢慢地打出来,打坯完成后则需要细雕。这道工具需要特别细心的操作,要把人的脸部表情、树干的纹理、叶子的经络、房屋的瓦片等很细腻地刻画出来,直到满意为止。制作这道工序,一定要用非常锋利的自造钢刀来完成。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打磨、修补。

砖雕一般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两大类,窑前雕是刻好土坯烧成砖,而窑后雕则是在砖成品上雕刻。现在我们在一些古建筑中看到的砖雕作品,一般都为窑后雕。窑后雕难度大,刻刀、凿子痕迹重,刻法比玉雕、石雕难掌握,特别是生坯雕更难,故一定要把砖用水浸浸,将生坯变成熟坯才好下手。

现代建筑工艺的出现,摈弃了许多传统理念,砖雕装饰已被淘汰,匠人也在人海中消失。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