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去的农村匠人(六十)缯罗匠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2-27
远去的农村匠人(六十)缯罗匠
作者:张光友
上了岁数的农村人或许还记得这样的场景,家中需要面或米粉的时候,会把它们先用石磨进行碾碎,然后将其置于一个园形带网眼的筛子里,用双手团动它,以取得细粉,这个圆形的物品就是罗,旧时几乎居家必备。专门制作这种物品的就叫缯罗匠,也叫罗匠。罗又叫罗子,是北方的叫法,南方也叫筛子或手罗。
罗子有许多规格。按其用途与罗网孔的大小,可分为一至三号规格的罗网。罗麦面用一号网;玉米、谷子等杂粮则用二至三号罗网。罗网的质地有绢丝、铜、铁、马尾丝,一般都是从专门作坊批购。
罗匠的工具有锯子、刨子、钻子、缯刀等,操作过程为解圈板、制箩圈与缯制成箩。箩圈板为没有异味的杨柳木质,把圆木锯成厚约一分、宽约五至七寸的长板条,刨光板面,用明火加温,圈压定形的圆圈状备用。箩底为钩织的丝、铜、马尾等疏密不等的箩网。根据所需面箩规格大小的尺寸裁下箩圈板,两头相参钉成箩框;裁取宽约三分的圈板条,两头相接可紧套人箩框;裁取方形的箩网,贴住小箩圈的侧面,套夹于箩框的底部内侧打紧绷展,沿框与圈的周边钻数道小孔,用木钉楔打紧削平表面,用刀割去箩网长余的边角即成。
缯罗匠手艺一般不外传,由直系亲子接替。匠人们长年担挑工具材料,云游四方,流动找活。现在,人们不再推磨子罗面,缯罗匠也早就被逐渐淘汰,这一民间工艺仅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