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五十二)荒货匠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2-23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五十二)荒货匠 

作者:张光友


农村荒货匠,也叫收荒匠,翻译成现在的术语,就是收废品的人。旧时的“收荒匠”大多数是男人。他们衣着简朴,常常脚蹬一双草鞋,戴一顶草㡌,挑着一对竹箩筐,箩筐里有一个装着水果糖的玻璃礶子,一支铜嘴叶子烟杆儿别在前面的裤腰带上,一把老式杆秤挂在扁担上,个别的扁担上还挂一只小酒壶儿,每天行走乡村各个屋场之间。

荒货匠常常一路走一路吆喝:“收破铜烂铁、骨头、牙膏皮、旧书、鸡毛鸭毛嘞”。颤悠悠的声音传得老远。家庭主妇们听见了,就会把收拢的烂玻璃、牙膏皮、旧书、废皮革、烂棉花提到小院门口,等那醉汉似的荒货匠摇摇晃晃地走来,然后过秤,讨价还价,再斤斤计较地算钱。

那年月,卖废品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特别具有吸引力,他们的零用钱,最大的来源就是拾破铜烂铁换取。每逢墙边、河滩、垃圾堆里捡的破铜烂铁、牙膏皮、废铁丝、家中杀鸡拔下的鸡毛,都会积攒下来,待荒货匠来了,换取几张皱巴巴的角票,也得到心理上的一种快意。有时实在找不到破烂可卖,或许从家中抓出一团破布,从荒货匠那里换得二粒水果糖来解馋。

荒货匠们一般都住在集镇上,据说他们生活都十分富裕,说明个中利润不低,他们赚钱的主要手段一是随意定价,乡下人大多朴实,认为反正是些破烂,卖几个零钱心中便会满足,而荒货匠转出去则是数倍于此的价钱;二是在秤上做些手脚,三斤的重量只能称出二斤来;三是偷换概念,他们利用人们的见识寡少,有时会把白铜当废铁收回来。因此,他们在人们心目是那种狡黠的形象。

荒货匠在农村已经绝迹,人们现在已经学会把废品送到收购站了。
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