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四十六)稿荐匠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2-19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四十六)稿荐匠 

作者:张光友


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清楚什么叫稿荐。但它却是曾经家家不可或缺的床上用品,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普通家庭都使用这种床垫。它由稻草或麦杆编织而成,铺在床上既柔软又保温,编织的人就叫稿荐匠。

稿荐的名称并非偏于一隅。国学大师章炳麟的《新方言.释器》中解释:“稿秸之席曰草荐,扬州谓之稿荐。”唐代河南人王梵志有诗:“草屋足风尘,床无破毡卧。客来且唤入,地铺稿荐坐。”可见稿荐的叫法并无南北之分。

由于稿荐的编织过程并不难,因此,农家床上自用的大部是自己动手制作,匠人编织的稿荐主要销售对象是城镇或乡村不从事农田耕作的人群。

以往的农村,在霜降前,人们就会开始张罗编制新的稿荐。以便在入冬后,寒流来袭时,在床板上铺上稻草,加上稿荐,组织一个温馨的小窝。稿荐能够御寒,效果不亚于“席梦思”。

编织稿荐,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。首先是选草。在收割水稻时就特意选草。要选那种长势好,质地软、没有病虫害的粳稻草或糯稻草;其次是晒草。为避开踩踏及地面污染,选好的草不要平铺在地上晒,要一束一束地分开,并将稻草上的烂叶梳掉,然后扎紧脱去稻谷的一头,将另一头甩散开,立在地上。当年农村的田野上,这随意支起的呈圆锥型稻草,一束连一束,也是一道很有特色的风景,稻草在秋阳下便会自然中风干。

稻草晒干后,便可开始编织稿荐了。同样也有准备环节:首先,要先搓好扎草绳,这种绳子可以是棕绳、梧桐皮绳或草绳,依各家的条件而定;并按需要的宽度,沿着固定的横杆,摆放好一根根捆扎的绳子;接着,把一束束稻草按顺序用绳子编进去,边沿处,将稻草拧紧结成麻花型的辫子,反折过来再用草绳扎紧。最后,用剪刀把稿荐边沿修整齐。稿荐一般宽1.5米,长2米,一个手脚麻利的匠人一天可编三张。

稿件由于价格低廉且实用,因而成了居家首选,过去在乡下,几乎家家都有一条或更多的稿荐。有些人家床铺十分简陋,除了老旧的木板床,最差的甚至是在长凳上搁几块大小不一、厚薄不均的木板,拼拼凑凑搭成的“床”,即便是这样的“床”,铺上稿荐,盖上草席,草席上再铺一条旧棉被和被单,睡起觉来,也是软绵绵的,让人带着稻草那有点苦涩,又有点香甜的味道进入梦乡,那感觉是今天睡在席梦思上的人们所难以体验得到的。

稿荐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它已经退出了市场,人们不再使用它,这门手艺也将绝迹。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