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四十四)锔瓷匠 作者:张光友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2-18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四十四)锔瓷匠 

作者:张光友


锔瓷匠日是旧时农村中常见的匠人,他们与小炉匠类似,也是挑着挑子走家入户,老百姓称他们为“锔盆(锅)锔碗锔大缸的”。

锔瓷匠的挑子上一般也有风箱和小炉子、板凳、锤子之类,但是多了一把钻子。担子一头挂着小铜锣和铅(铁)“疙瘩锤”,走起路来一晃就叮当作响,省得总吆喝。他们的手艺主要是修补碗、陶瓷罐、陶盆、缸之类,陈设的胆瓶、帽筒等。被修补的东西一般只是裂道纹、掉个碴等不太大的毛病,如果碎成八瓣还找他们锔,除非是值钱的古董,一般来说不会有这种业务。

锔活也分粗细,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,据说,锔匠这行当与清朝八旗子弟有关,当年京城里的八旗子弟喜欢赏花弄鸟、玩瓷藏玉,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壶失手碰裂,便找人设法修补,修补的人独具匠心,利用裂纹的走向,用金、银、铜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朵桃花,稍经打磨,修补后的紫砂壶便身价倍增。到了民国,锔匠行当应运而生,逐渐走向民间,很快登峰造极。不少玩家有意将新紫砂壶装满黄豆,再注入清水,利用黄豆遇水膨胀的力量将壶壁撑裂,再请锔匠用银锔锔成花纹,甚至连壶盖、壶嘴、壶柄都加以纹饰包嵌,将锔嵌上升为一种手工艺术;粗活则是对日常破损的瓷器,实施粘补手段,使其恢复使用功能,农村的锔瓷匠主要是承揽这类粗活。

遇到有上述活要做的人家,锔碗匠坐在小板凳上,膝盖上蒙一块厚布,先用小刷子把要锔的碗碴和坏碗的掉碴裂纹处刷干净,然后把碴和碗对好,用一根带钩的线绳,把钩挂在坏碴的碗沿上,线绳从碗底绕几圈把坏碴固定住。按着拿出杆钻,用类似琴弓的“钻弓子”弦绕在钻杆上作动力,在碗和碴上钻出成对的小槽,再用砸扁的铜丝做成的锔子嵌入槽内固定住,外面抹上油灰就算补好了。锔盆、缸、锅等等较大的器具也基本是这个方法,不过用大一些的铁锔子罢了。不管是锔什么,最后都是按锔子算钱。当然用大锔子要贵一些。干这种活最重要的是那根“无坚不摧”的杆钻,据说其钻头是用金刚石做的,所以称为“金刚钻”。俗语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”,就是由此而来。

遇到谁家铁锅漏了洞,则不能锔而要补,很多锔碗匠是兼带这项“业务”的。他们也和小炉匠一样拉风匣生炉子,但坩锅倒加架起,工匠一只手拿着一块厚布或皮子,上垫炉灰末,中国留出装铁水的的圆坑,另一只手拿着与锅内壁弧度相合的布团等物,把铁水倒进手里的炉灰坑后,两手一里一外配合迅速把铁水按在锅底漏洞处,将洞堵住,随后把锅内壁补痕处理平整,用水试不漏,就可以交工收钱了。这种手艺,虽不是什么尖端的绝技,却也能给普通面姓家节省不少买新锅新碗的钱。

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不会再心痛那些破裂的缸碗盆坛,锔瓷匠基本上已经在城乡绝迹了。锔瓷局的吆喝声和小锣叮当的响声只能存在记忆之中了。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