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之旅
您当前的位置: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三十六)剃头匠 作者:张光友
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2-14

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三十六)剃头匠

作者:张光友


大家千万别把现在的理发师与传统的剃头匠等同。人们目前所见到的理发工具和发型,在中国的历史不足百年,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中,人们的头发打理,是依靠剃头匠用传统的剃刀和剪刀来完成的。剃头匠在中国的出现,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。

农村剃头匠分为二种,一是在集镇上设立铺面,接纳上门的客人其显著的标志是门上插着一个幡子。另一种则是挑着剃头挑子走村入户为人理发,这种挑子一头是用来装热水的木桶,上置一个洗脸盆,边上插上一根木扞方便搭毛巾;另一头则是一个组合箱子,既可装盛理发工具,也可供理发的人当櫈坐。我们常说“剃头的挑子一头热”,还真是有根据的。

旧时学剃头,是要履行拜师之礼的,学徒的过程必须练好三项功夫:第一项就是炼站功,当理发匠必须要能站,通常师傅会把初进门的徒弟关在屋子里,把板凳搬走后,留他一人在里面,丢点干粮和冷水,让其学站立三天;接下来一项是学摇手。剃头匠干的是颈上工夫,拿的是利器剪刀和剃刀,半点马虎不得,师傅会让徒弟手持筷子,来回摇摆,筷子和右手都要保持水平,如此这般反复练习,当手上拿剃刀时,才能做到让剃刀保持水平,不左摇右摆,不至于会伤人伤己;最后一项也是最难,学磨刀。磨刀讲究刀面水平,方向正确,如何使巧劲磨好刀是一门功夫,磨刀时讲究前端用力重,后端用力轻,可以事半功倍,达到其刀锋犀利。

剃头匠在给人理发是有许多讲究的,一个高超的剃头匠可以用七十二刀半完成整个过程。但大体不外乎如下几个程序:先用剪刀剪成初型,然后由专用老刀绞掉多余部分,在用扁圆皂荚水洗头,用毛巾汲干,敷上热毛巾软化胡须,再用老刀修面,最后掏耳朵。一般有梳(发)、刮(脸)、捏、捶、掰、按、掏(耳)、剪(鼻毛)、舒(筋),共九道工序。

翼王石达开曾撰写了一副对联:“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,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”。这一方面是表明他的政治抱负,另一方面也是对剃头匠的赞美。可惜的是,这种传统匠人所剩无几了。
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164号

湖南慧源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

湘ICP备2024043029号-1

电话:400 8383 263

  • 服务号
  • 订阅号
  • 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