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去的农村匠人(三十)抄纸匠
作者:张光友 时间:2024-02-10
远去的农村匠人(三十)抄纸匠
作者:张光友
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,蔡伦的造纸术发明之后,催生了农村千万个抄纸匠人。
土法造纸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繁荣时期,江南各省境内手工作坊广泛分布。其产品称为草纸(俗称火纸或方连纸),主要用于卫生、写毛笔字、丧葬、祭祀等方面,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当地人不可缺少的必备物品。
农村抄纸匠主要依据古法和简陋的生产设备完成。其工艺流程是:每年的农历五月左右,当地农户就会从竹林中砍来刚散叶的嫩竹,用蔑刀剃枝,划破,段成大约1米5长左右的竹条并扎成捆,按10:1的比例将竹条和生石灰一起放入麻塘子(池子)中沤制;沤制两个月左右,放去石灰水,去渣,加水清洗,把用锄头反复搅拌清洗后的竹条放置在发酵坪上,再用草垫或其它物品盖上进行发酵。两三个月后竹条会充分腐烂,待生产备用。在抄纸前,将发酵后的竹料放在碾盘上,均匀铺开让牛拖着石碾子在碾盘上转将竹料来回反复碾压(也有放在石臼里,用人脚踏踩捣碎的),直至将竹料碾压成粉末状方可,再将碾压好的竹料倒入抄料池(俗称槽子)中用拱盘反复搅拌,用竹杆用力打水,将颗粒竹料打烂,捞出粗料,就可进行抄纸了。
在抄纸前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滑水(滑水用弥猴桃藤,枞树根等进行泡制),就可用帘床进行抄纸,滑水要边加边抄,帘床由帘子和床架组成,帘子是一种网状的细布,抄纸时,匠人双手各执帘床一端,平端着在槽子里左右幌动一两次,帘子上就有了纸浆,提出帘床,将帘子翻转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木板上,轻揭帘子,一张舀制的草纸就生产成功,纸的厚薄均匀程度全在匠人的手法。舀制成功后,用滚筒加码子进行了榨压,除去水分,然后一层一层分离揭开,通过烘,晒等形式,草纸就形成了。最后,将成品打包整理后,便可使用或上市。
造纸工业发展到今天,虽然这一古老的造纸术部分还在继续传承。但由于整个造纸工艺流程多、细、繁、杂,季节性强、时间长,生产时空跨度大,一个人难以完成;加上由于汚水处理成本高,经济效益不好,市场需求下降,作坊大多关闭,抄纸匠人也渐渐淡出视野。